研讨会后,《乡村第一书记》作者、国务院参事忽培元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。忽培元说,长久以来,一直有个愿望,希望能够书写一部农民愿意看、社会各界能有共鸣的反映新时代农村面貌的文学作品,开始关注乡村并不是要写一部小说,而是出于责任和保护的急切需要。出生在古城延安、成长于陕北农民的孩子中间的忽培元谈起他的成长历程,充满深情,故乡农村多姿多彩的生活记忆,成为他人生丰富深沉的底色。40多年前在陕北农村插队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,让他同当地农民在建立了同甘共苦的深厚情义,也奠定了终生的恋农情节。忽培元几十年坚持深入基层,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大量贫困村和贫困户,看到和听到大量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工作样貌和感人事迹,自己也对乡村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。
《乡村第一书记》作者、国务院参事忽培元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(摄影:李娜)
忽培元说,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,乡村第一书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推动我创作了这部小说。乡村振兴、扶贫攻坚的主要力量是当代青年,农村有没有希望,看青年愿不愿意回去,愿不愿意坚守,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有知识的青年坚守奋斗,更多人愿意回到家乡,回到农村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据介绍,《乡村第一书记》是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历时3年写就,自2018年11月出版以来,短短半年时间已经第三次加印,发行近4万册,受到广泛好评。该书围绕脱贫攻坚战、生态文明建设两大主线,描绘了牛头镇上牛湾村从空心化到文化复兴、从贪腐盛行到沉疴顿愈、经济繁荣的可喜质变,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美妙华章。书中塑造的主人公白朗,个性沉稳,为人谦和,外柔内刚,勤于学习思考,勇于迎难碰硬,彰显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。
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,国务院参事方宁、樊希安,原国务院参事刘坚,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,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,《求是》杂志原副总编刘润为,著名文学评论家包明德,《中国作家》原总编艾克拜尔·米吉提,著名作家路小路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杂志原主编陈飞龙,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原所长涂武生,《文学报》主编陆梅,乡村第一书记代表齐伟、马军,读者代表黄兴丰等出席了研讨会。
【忽培元简介】
忽培元,祖籍陕西大荔,1955年生于延安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现任国务院参事。
长篇小说《乡村第一书记》作者、国务院参事忽培元(摄影:李娜)
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:《苍生三部曲——群山、长河、浩海》《耕耘者——修军评传》《百年糊涂——郑板桥传》《难忘的历程——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》《刘志丹将军》《谢子长评传》《阎红彦将军传》等;长篇小说《雪祭》;中篇小说集《青春记事》《家风》,中短篇小说集《土炕情话》;散文集《延安记忆》《人生感悟》《大庆赋·铁人铭》《地耳集》《生命藤》《京密河札记》《秦柏风骨》《山秀珍》《义耕堂笔记》;长诗《共和国不会忘记——大庆人的故事》和诗集《北斗》等。
查看原地址
(责任编辑:深圳新闻网)